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,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达到顶点,各地纷纷以举办半程甚至全马赛事为荣,在田协认证、世界田协标牌、中国马拉松大满贯、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等级的感召之下,国内马拉松赛事井喷,跑友的腿不够了,很多大型赛事一签难求,花钱跑个步还要拼手速、碰运气。
2023年,马拉松复苏之势势如破竹,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全国范围能查询到的就有20余场马拉松成功举办,除了知名的2023首届苏州马拉松、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、2023上合昆明马拉松、2023荆州马拉松、2023桂林马拉松、横店马拉松以及绍兴上虞曹娥江半程马拉松、深圳盐田半程马拉松等等,还有2023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、2023阳山半程马拉松等赛事,简直不胜枚举。
疫情三年,有些跑友疏于训练,跑量偏低,而且对阳康后的身体状态缺乏科学评估,可能导致马拉松运动风险加剧。
然而,真实情况是极端的两级分化:一方面是全面运动、大众健身的鼓励宣传,一方面是市民由于封路带来的不便而不理解甚至谩骂。而与之匹配的反馈也是对立的:
#妈妈回应推着2个娃跑遵义半马#、#45岁爸爸推13岁脑瘫儿子跑半马#、#六旬夫妻为抗癌连续十年跑马拉松#、#连四大才子都跑马拉松了#等等话题内容不绝于社交平台热搜,马拉松运动的正向、乐观、有趣不断灌输给民众;而相反的一面,马拉松运动的危险一直不能引发足够重视。就像今天的【桂林马拉松69岁选手不幸倒地猝死 体育局:赛前签过协议】,马拉松再次引发悲剧,马拉松的危险也再次被放大,马拉松是否会猝死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,但悲剧还是会发生。谁的问题呢?
据媒体报道,在刚刚结束的2023桂林赛事上,发生了悲剧一幕。一名69岁的参赛选手在出发1公里左右处突然倒地,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,但仍不幸离世。
上个月,也就是2月15日,国外媒体报道,福布斯青年富豪榜上的年轻企业家跑完马拉松猝死,年仅26岁,据报道该跑者经营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,参加了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马拉松比赛。在到达终点后,倒地猝死,据称是电解质紊乱造成的心脏衰竭。
类似的因为马拉松而逝去的报道很多。
现在的问题是,如何界定所谓的量力而行,什么才是合理的运动量,等等,因为有太多因人而异的、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,才导致了悲剧一起起地发生。
我们的赛事筹备方、主办方、甚至田协是不是该思考一下呢?
我们的马拉松怎么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