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岁开始跑步 77岁418完赛上马 首尔波士顿莫斯科跑遍全球

疫情背景下,仅限本地跑友,规模缩减至18000人的2022上海马拉松已经落下帷幕。然而,上马乃至马拉松,带给我们的故事远没有结束。
来自于江西省上饶市,定居上海的77岁大爷童元文从58岁才开始跑步,至今已经完成了100余个马拉松。“在70周岁以前,我最好成绩是3:35:04……”
这几天,马拉松爱好者童元文老爷子广被报道。
14年前,童元文第一次参加上马,以145的成绩完成半马比赛。一年后,他首个上马全马便跑进4小时。当微信开始进入人们生活时,大女婿为他的微信账号取名“一百个马拉松”。童元文当时想,这不可能。
但在接下去的十多年里,他从东海之滨跑到喜马拉雅山,从哈尔滨跑到海南岛。他在马拉松发源地雅典奔跑,在满山遍野长着橄榄树的耶路撒冷奔跑;波士顿的冷雨将他淋得湿透,塞班岛和煦的海风轻拂过他的身体;他跑步穿越柏林的勃兰登堡门、经过毛泽东对中国留学生讲“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”莫斯科大学、跑进了座无虚席的金日成体育场……算上疫情期间推出的线上跑,童元文参加的全程马拉松赛事已达到106个,实现了“一百个马拉松”的目标。
回顾过往近80年人生,他感慨“人的一生只有出身不由自己选择,其他什么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。”童元文的前半生按部就班,他在规则里过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。到了晚年,他选择了跑马拉松,选择了挑战自我,他把选择的自由牢牢握在手中。
2008年,63岁的童元文在亲人朋友的“怂恿”下报名参加上马。第一次参赛,安全起见,报了半马。但他决心,从此以后要开始跑全马。“我跑步比较认真,为了参加比赛,我每隔一、两个月都会在世纪公园跑上一次马拉松,也就是跑8圈半。”跑过几次以后,信心满满。
童元文跑步属于理智型,他知道马拉松的意义固然在于挑战自我,突破极限,但这种挑战和突破也必须以安全为前提。“我跑步基本是匀速,配速最高5分半。很多年轻人喜欢开始的时候跑得快,到后面脚抽筋了,这种情况我从没有发生过。”

以下为童元文自述:
2011 拉萨
我想去拉萨跑马拉松,但找不到人同行,一个人去家里人又担心。听说上海南京路长跑队在组织人去拉萨,我就找到他们报了名,队长彭惠珍非常热情地接纳了我。直到现在,我也一直参加他们的活动。
拉萨地处高原,常年缺氧,因此没有全马项目,半马的参赛人数也不满500人。我们当时一起去了38个人,比赛前先适应两天。但怎么适应也不够,开始5公里尤其难熬,但坚持下去就慢慢好转了,最后跑了222。我之所以没有中途停下,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只要头不晕就没事,单纯气喘不是大问题。我跑步的第一要旨就是安全完赛,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,再尝试挑战自己。
2013 儋州
儋州马拉松在当时是海南唯一的马拉松赛事,我从上海乘火车去海口。火车要轮渡琼州海峡才能到海南,那天风浪很大,轮渡关闭,我在火车上等了一晚到次日中午才开航,如果再耽误一天就赶不上赛事了。火车到轮渡口天已黑,隔着玻璃都可听到海浪声,目力所及只有轮渡上的灯光和天上的星星。那个晚上 ,奇怪地在我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2015 波士顿
和老同学王心潭在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处,两人相识已一个甲子,一起参加了十几项马拉松赛事
波士顿那年是我跑马最冷的一次经历,虽然是4月初的季节,气温却只有3到9度,天上还下着中雨。
早晨6点,组委会用100辆大型客车把参赛选手带到起点,所有人都在一个可容纳万人的大帐蓬中等待开跑。当时,我们身上只穿了短裤和T恤外加一件薄薄的一次性雨衣。
比赛分A,B,C,D四区起跑,每个区又分为8个小区,等于一共分32次起跑。直到上午10点才轮到我所在的C组,而我是在C5小组,因此轮到我时已是10点15,手脚都冻麻了。
那次我们跑团去了8人,我是年纪最大的,没想到却是跑得最快的,跑了343,我自己很满意。
2016 耶路撒冷
耶路撒冷的路很难跑,因为基本都是山路。那时候我的身体状况很好,我在上海只跑了335,所以估计到耶路撒冷最慢也能跑进4小时。结果没跑进4小时,跑了405。我的夫人也和我一起去了,她刚做完半月板手术,靠着两根登山杖还是走完了5公里山路。
2016 柏林
这次比赛没有人组织,我和一个比自己小10岁的朋友一起去跑。我的朋友英语很好,去国外不会说外语那是寸步难行。柏林马拉松也是六大满贯赛事之一,规模非常大,五万多人一起跑。朋友虽然年纪比我轻,但跑得比我慢,所以我全程都是一个人跑的,这样气氛就差一点,时间也会久一点。最后他跑了5个多小时,我跑了401,没有进4小时,还是有点可惜。跑完马拉松,我们去喝上一杯啤酒庆祝,现在想想也高兴!
2017 平壤
在平壤马拉松的通告上是说比赛4:30关门,但我们到了平壤以后,听说作为起终点的金日成体育场有重要事情,因此比赛要缩短到4小时关门,如不能参加全马的可以改为半马。
我和同学王心潭虽然都70多岁了,但想着既然来了就决定按原计划进行,还是跑全马。更不可思议的是,跑到35公里后的补给站连水都没有,我们渴得嘴巴冒烟,最终艰难跑到终点。
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,可以容纳5万人的金日成体育场内人声鼎沸,所有观众都在为我们欢呼鼓掌。
那一刻,真有一种英雄归来之感,我想到马拉松这项运动的诞生,本来就是为了纪念雅典的英雄。这种激动感,是我参加的所有马拉松赛事里前所未有的。
我们在朝鲜原本是不允许随意拿手机拍照的,参加完比赛后去板门店参观时,朝鲜导游介绍我们两个70多岁的老人在四小时内完赛后,接待处军官特意和我俩拍照留念,所以特别有意义。
2017 莫斯科
在赛道26公里下坡转弯处,由于没注意脚下,我被路上的石块绊倒,摔出去一米多远,左膝盖破皮流血。路边志愿者马上过来馋扶,我迅速爬起后活动了一下并无大碍,又坚持向前。
等跑到终点,我的袜子都被血水染红了。
赛事医生用酒精给我消毒后进行了包扎,叮嘱我一星期内不要下水。回国仅几天,伤口就结了痂。看着膝盖上的痂,我感觉一阵欣慰:马拉松所涵盖的“挑战自我”、“超越极限”、“坚韧不拔”、“永不放弃”这些精神都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彻底的实践。
我这次的成绩也破了4小时,比同年早些时候参加的平壤马拉松,快了30秒。

受困于疫情,童元文的国外参赛经历定格在了2019年的首尔马拉松。三年来,虽然无法参加国外和国内很多城市的比赛,但他奔跑的脚步并未停止。
童元文的跑量每月固定在250-300公里,但他一年只需要两双跑鞋。他解释,主要因为跑得比较慢。
今春上海封控期间,等到可以下楼活动,童元文就在小区里跑。“小区跑一圈是800米,我今年在小区里都跑了10个半马了。一般凌晨4点起床,6点以前就能跑完一个半马。”
——本文来源新闻晨报·周到APP:原文在此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快跑马拉松 » 58岁开始跑步 77岁418完赛上马 首尔波士顿莫斯科跑遍全球

相关文章

评论 (0)

7 + 9 =

站长微信

contact